在司法工作的舞台上,每一个案件都承载着当事人的期盼与信任。竹溪法院办理的一起看似普通的确认合同无效纠纷案,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司法温度与担当。
申请执行人尤某与被执行人刘某、封某因合同无效问题产生纠纷。2024年2月2日,尤某申请恢复执行。竹溪法院依法冻结被执行人网络银行账户后,被执行人前往信访局信访,坚称判决不公。面对被执行人的质疑,案件承办人没有丝毫懈怠,而是耐心地释法明理,成功转变了被执行人的态度。
随着执行工作的深入,承办人发现这起案件背后还隐藏着邻里纠纷,这也是被执行人不愿退还购房款的关键原因。执行人员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案件执行,而是主动走进双方当事人家中,深入了解邻里纠纷的来龙去脉,并耐心地进行协调处理。最终,针对邻里纠纷形成了书面调解协议,明确了双方的义务,同时告知被执行人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在这样的努力下,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就本案达成分期履行协议。
然而,2025年1月,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时间已过,被执行人却仍未自动履行。执行人员在收到申请执行人的反馈后,第一时间联系被执行人,再次告知其法律后果,并对邻里纠纷进行进一步调解。在执行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被执行人当场将剩余钱款履行到位。
这起案件虽小,却意义非凡。承办人摒弃机械办案的模式,将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贯穿始终。在执行案件的同时,积极化解双方的邻里纠纷,消除了彼此的怨气,真正做到了让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也彻彻底底地践行了司法为民守初心的理念。
竹溪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司法的公正与温情,在每一个案件中都力求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样的司法精神值得我们点赞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