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法院“五力”助推法庭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竹溪法院党组对全院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对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人民法庭工作,重点着力,从人员配备、物质保障,到司法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大力夯实法院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人民法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倾“人”力,提升素质。院党组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到法庭干警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后,及时选派8名年轻干警到人民法庭工作,进一步优化法庭干警结构,现有5个法庭达到4人以上,最多的5人,基本达到每个法庭配有一名法警,为法庭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向县委汇报,争取落实法庭庭长职级待遇,为基层法庭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院长授课、定期约谈、核心价值观教育及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法庭干警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工作动力;通过推行廉政“四点”防控法、召开行政生活会、设立举报信箱等方式,确保司法廉洁与公正。
保“财”力,增强活力。出台财务管理办法,优先保障法庭正常的办公办案所需经费;根据路程远近和工作环境等情况,对法庭干警每月核定相应数额的下乡办案补贴;赋予法庭一定的自主权,激励法庭干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从优待警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民法庭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个别年青干警主动要求到法庭工作,实现了从“不愿”下基层到“自愿”下基层的良性转变。
投“物”力,夯实基础。按照“设置合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审判规范化、装备现代化”的五化目标,投入近20万元对天宝、泉溪等法庭的办公楼、餐厅及庭院进行改建更新,改善法庭办公条件;为所有人民法庭配备了新的办案车辆,办案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各人民法庭增添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安检防范设施等办公设备,确保了日常办公和安全保障的需要。
强“能”力,司法为民。通过集中培训、网上学习、法官示范庭审、书记员记录竞赛等形式,全面提升法庭干警履职能力;推行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群众来访随时有人接待;认真抓好窗口建设,在法庭门口将“诉讼须知”、“风险告知”等内容上墙,引导群众有序诉讼;落实“全力、全心、全程”三全调解、带案下访、小额速裁、巡回办案等一系列便民举措;对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帮助群众切实解决“打官司难”的问题,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诉讼需要,改善了人民法庭的司法形象。
聚“合”力,服务大局。加强司法联动,建立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息资源共享,法庭调解、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政法单位联席会,排查分析辖区矛盾,形成解决纠纷合力;与地方政府及村委会联络,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参加培训、观摩庭审,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工作能力;坚持能动司法,适度延伸职能,及时配合村、乡(镇)基层组织案外调处矛盾纠纷;强化诉调对接,依法及时确认当事人在人民调解组织主持下签订的调解协议;开通“咨询热线”电话,及时解答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疑难,帮助提升调解工作能力。
今年1-4月,人民法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88件,占全院诉讼结案总数的55%,且80%以上调解结案,协助辖区党委政府处理涉法案件42件,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处理纠纷63件200多人次,带案下访、巡回审判案件69件16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千份,为辖区新农村建设和全县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