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竹溪法院泉溪法庭始终坚守 “扎根基层,面向群众” 的宗旨,怀揣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的坚定信念,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中笃定前行,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公平与正义的深刻内涵。
回访“微行动”,传递司法温情
为切实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泉溪法庭将判后回访作为延伸司法关怀的重要举措。工作人员深入当事人生活,让司法的温暖抵达每一个角落。
邓某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受伤,经司法鉴定构成 2 级伤残,生活陷入困境。法院判决肇事者及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泉溪法庭工作人员走进邓某家中,不仅关注案件执行情况,更关心他的生活状况、身体恢复情况以及家庭经济压力。工作人员耐心倾听邓某的心声,给予他悉心的心理疏导和鼓励,让他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并非只是冰冷的判决,而是充满温度的关怀。
调解新举措,跨越数字鸿沟
在数字化时代,为确保每一位当事人都能平等享受司法服务,泉溪法庭积极探索调解新方式,帮助当事人跨越数字 “门槛”。
“大叔,别着急,您慢慢来,这一步需要您进行人脸识别,您眨眨眼就行。” 面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当事人,工作人员总是耐心指导,从如何打开微信小程序开始,一步步教他们注册、登录调解平台,并详细讲解每个页面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在身份验证环节,即便当事人多次人脸识别失败,工作人员也始终保持十足的耐心,细致引导。到签署协议时,更是不厌其烦地解释电子签名的意义和作用,直至当事人顺利完成调解协议的签署。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解决纠纷,更充分体现了泉溪法庭 “公正高效、便民利民” 的服务宗旨,让司法服务真正贴近群众。
诉前调解新模式,多元联动促和谐
近年来,泉溪法庭积极探索创新,联合乡镇、司法所,通过多方联动,将纠纷化解的关口前移,全力推进诉前调解工作,成功走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
不久前,泉溪法庭收到一起邻里纠纷案件。双方因为房屋引起冲突。法官封晓云了解情况后,分别与双方沟通,并邀请到乡镇、司法所、村委会三方共同来到当地勘探实际房屋情况,在多方努力下,曾某决定不在纠结,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诉前调解工作成效显著,不仅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缓解了司法压力,还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的一年,泉溪法庭将继续深耕基层,坚定不移地走群众工作路线,坚守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不断提升司法服务水平。以专业的素养、温情的关怀与创新的精神,为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贡献更大的力量,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