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官,请您帮忙给我们拍一张全家福吧!”谢某和樊某的父母异口同声地说。
近日,在竹溪县人民法院蒋家堰人民法庭审判庭内,法官吴燕顺利调解一起共有物分割纠纷案件。几个小时前还剑拔弩张的一家人,这会儿正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邀请法官帮忙拍摄一张全家福。
案情回顾
2024年初,谢某的丈夫樊某在外务工期间意外去世,这个突发状况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所幸用人单位赔偿款及时到位,缓解了这个破碎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樊某的家属却因死亡赔偿金分配问题产生了分歧。其妻子谢某一气之下将樊某父母诉至法院。
调解纠纷
案件受理后,考虑到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亲情已经出现裂痕,如果处理方式方法不当,很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承办法官吴燕迅速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对案件事实进行梳理,找出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
原来,双方已经对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方案达成初步意见,均同意用樊某的死亡赔偿金先偿还其生前所欠债务后再按比例进行分配,但是谢某认为樊某父母所述的债务存在虚假,而樊某父母则担心儿媳谢某带着巨额赔偿款改嫁,不能妥善照顾孙女小樊,且希望小樊能够继续由他们抚养照顾。
找准症结后,承办法官立即进行调解,先让樊某父母把樊某生前债务的证据拿出来一笔笔当面核实,后从维系亲情的角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缓和双方对立情绪。在经过连续三天面对面、背对背、电话沟通的调解后,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并在审判庭内部拍摄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次日,调解协议所涉义务全部履行完毕,该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同时修复了当事人之间的亲情,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
法官心语
对于此类家庭内部矛盾纠纷,一判了之并不是最优解,相较于解开“法结”,更重要的是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调解工作,要深入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厚植为民情怀,以“如我在诉”的同理心,去寻找法理与情理的最佳契合点,对症下药,真正化解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促使当事人心悦诚服接受调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