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沟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竹溪县中峰镇,和鄂西北的众多村庄一样,这里闭塞而贫穷,几亩薄田早已不能让村里的百姓维持生计,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比例很大,贫困发生率高达17.95%。2014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竹溪县人民法院进驻该村,在竹溪法院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松树沟村强基础、兴产业,完全消除了贫困,村容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破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秀美乡村。
搬出“穷窝” 实现居者有其屋
一排排拔地而起的移民新房、一张张甜蜜幸福的淳朴笑脸,伴随的是一户户贫困群众的新生、一个个小康梦想的实现。在中峰镇松树沟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栋栋民居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靓丽。住在这里的村民王远平一家人在2017年6月搬迁入住,告别了居住土墙危房的日子。
“以前住在土房子里,吃水难、走路难、看病难,现如今我们从土墙危房搬进了亮堂的楼房。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特别感谢法院驻村工作队的帮助。”谈及内心感受,王远平动容地说道:“这搬进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过去愁人的水电路难题都解决了,而且工作队给我配置了猪圈、鸡圈,比在老房子强很多哩!”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拥有安全舒适的住房,不仅仅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更点亮了贫困群众对生活的希望。2018年10月,松树沟村全村37户易迁户全部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完善设施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村里的道路硬化了,便民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我们出行更方便了。”站在家门口新修好的水泥巷道上,几位村民感叹着松树沟村的新变化。村民们回忆道,除了主路,过去村里大部分都是土路,坑洼不平,车辆一过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十分艰苦。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帮扶单位的竹溪法院与镇、村积极筹措资金,硬化村庄道路6.7千米,实现通村达院、到户道路全覆盖,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同时,安装安全饮水管网9.8千米、维修加固水井4个,完善环卫保洁设施,深入开展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推动网络、电网等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实现宽带移动通讯信号全面覆盖无死角。
“这几年村里陆续建起了文化广场和村卫生室,路灯也都安起来了,家家通了自来水和网络,年轻人过年回家都说村里变化大。”村民刘兴仕说道。
产业带动 强化扶贫“造血”功能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对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松树沟村,有这样一位致富能手,“他不仅依靠勤劳的双手自主脱贫,还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松树沟村党支部书记兰顺明说道。
这个人就是陈国清,提起他,村民们有说不完的话。“无论寒暑,他每天三点不到就起床了,将田地里的新鲜蔬菜采摘成捆、装车,送往县城南大桥的批发早市售卖。喂完猪,便扛上锄头到地里,无法想象这是一个腿上还打着钢板的人。”原来,早些年,家境困难的陈国清和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外出打工。但不幸的是,一次事故让他的腿骨折,打上了钢板,不能打工了。家里没了收入,但孩子要上学,重病的父亲要治病,让这个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致富带头人,陈国清的“蝶变”,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鼓励下,村民们纷纷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热心肠的陈国清则当起了老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们。截至目前,松树沟村已有15户农户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近百亩。
2020年初,竹溪法院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统筹抓好帮扶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抢抓春耕生产,组织288名村民参与茶园生产,累计创收65万余元,最大限度将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点发力,查漏补缺,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带来了获得感、幸福感,松树沟村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