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赋能破地域壁垒 千里解“薪”愁
——泉溪法庭成功调解跨省劳务欠薪获赠锦旗

2025-09-02 09:33
来源: 竹溪法院
    浏览: 130

7a54c540da3e18b7d29cfea2e3c608c2_.jpg

“真没想到隔着一千多公里,我的欠薪案子这么快就处理好了!” 近日,福建省仙游县的刘先生在收到第一笔欠薪后,特意将一面印着 “尽心尽力,为民解忧”的锦旗邮寄至湖北省竹溪县人民法院泉溪法庭。这面跨越闽鄂两省的锦旗,是当事人的诚挚致谢,折射出人民法庭用司法温度化解矛盾的担当,更是新时代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宗旨的生动缩影。

跨省欠薪起纠纷,异乡务工遇难题

该案原告刘先生为谋生计远赴湖北武汉,在一家手机维修店工作。起初店主按月结薪,合作顺畅。但自去年下半年起,店主以“经营周转困难”为由拖欠工资,至刘先生离职时累计达15500元。“这是我辛苦工作的钱,店主拖着一直不给。”刘先生多次催讨,店主从承诺“尽快结清”到回避沟通,甚至拒接电话、拉黑微信。一年后,刘先生决定通过法律维权,将店主诉至泉溪法庭。

突破困境寻对策,夜间调解显温度

泉溪法庭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梳理案情。此案虽为普通劳务欠薪纠纷,但当事人跨省分居、被告联系方式不畅,给案件推进带来不小挑战。常规流程中,法庭需向被告送达法律文书,可干警多次拨打被告电话无人接听,邮寄文书也因“收件人不在指定地址”被退回,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不能让当事人的维权路因‘沟通难’受阻,劳动者合法权益必须尽快保障。”法庭干警结合经验分析,店主白天忙于经营,可能无暇接听陌生来电,晚间或许是联系最佳时机。于是法庭干警利用休息时间,将工作“错峰”至晚间。每天傍晚,干警反复尝试联系店主,终于在一次晚间9点多拨通电话,店主语气抵触:“我不是故意欠薪,只是现在没钱,你们别老盯着我!”

面对店主的消极态度,干警先耐心倾听其经营困境,再从“法理情”解读欠薪法律规定,告知法律后果;结合类似案例,分析进入诉讼程序对店铺经营的冲击;换位思考讲述刘先生跨省务工的不易。

一次次沟通消融了店主的抵触,其态度从“拒不理睬”到“愿意协商”,再到“主动提出还款方案”。考虑到刘先生往返湖北不便,法庭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组织远程调解。调解当晚,干警全程引导,双方确定还款方案:店主期支付,首月2200元,剩余6个月内结清。双方无异议,在线签署调解协议,一场横跨千里的劳务纠纷,在夜幕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司法为民守初心,平台赋能显担当

调解协议签署后,泉溪法庭持续跟进履行情况,干警定期提醒店主付款,同时向刘先生反馈进展,实时掌握维权动态。

“尽心尽力,为民解忧”的锦旗背后,是认可,更是责任。作为服务基层群众的 “前沿阵地”,泉溪法庭始终牢记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 “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 的强力赋能。

近年来,竹溪法院以该平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行“错峰调解 + 线上办案”模式,彻底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自2024年以来,竹溪法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各类民事纠纷1932件,调解成功1783件,调解成功率为92.3%,其中跨省、跨市纠纷占比达78%,平均调解时长较传统线下模式缩短65%,当事人满意度高达98%。

下一步,竹溪法院将继续深化 “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 的应用,不断优化线上办案机制、创新司法服务模式,让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成为司法服务的常态,以更高效、更便捷、更温暖的司法服务,守护好每一位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